前几天刷到一条短视频,一个穿着碎花裙的阿姨在西湖边晨跑时,突然从灌木丛里窜出两只拖着长尾巴的彩色大鸟。评论区直接炸锅:"这不就是活生生的野鸡吗?""杭州城里哪来的野鸡啊?"说实话,刚看到这条视频的时候,我也懵了——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,活了二十多年愣是没见过这种生物。不过转念一想,新手如何快速涨粉的秘诀不就在这?要是能拍到这种稀罕场面,说不定分分钟就能火!
先别急着笑,这事还真不是空穴来风。去年杭州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年度报告里,清清楚楚写着城区范围内共记录到37次野鸡目击事件。最夸张的是在钱江世纪公园,有对野鸡夫妻直接在人工草坪上搭窝下蛋,被保安发现时已经孵出叁只毛茸茸的小鸡崽了。
不过等等,野鸡不是应该住在深山老林吗?这事得从它们的生存智慧说起。现在的野鸡早学会了叁招保命秘诀:1. 凌晨5-7点、傍晚5-7点准时出来觅食2. 专挑监控盲区和绿化带交界处活动3. 幼崽出生3天就能跟着爸妈狂奔
上个月我特意跟着观鸟协会的大佬们实地踩点,发现这几个地方出现概率最高:1. 西溪湿地北区:特别是靠近余杭塘河的木栈道,清晨去十有八九能听见"咯-咯咯"的叫声2.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:半山腰的竹林区域,去年有摄影爱好者连续叁天拍到同一只雄鸡3. 江洋畈生态公园:这里的芦苇丛简直就是天然掩体,建议带上望远镜4. 良渚遗址公园:稻田边的排水沟经常有野鸡脚印5. 转塘街道的茶园:采茶季工人说见过彩色羽毛飘落
不过要提醒各位,千万别做这叁件傻事:× 拿着长焦镜头怼脸拍× 试图投喂面包屑之类的食物× 穿着鲜艳衣服靠近观察
这个问题我跟林业局的老王聊过。他说现在的情况就像硬币的两面:好的是说明生态环境变好了,但坏在容易引发人禽冲突。去年就发生过野鸡撞碎居民阳台玻璃的事故,还有人捡到受伤的野鸡直接炖汤喝了(这可是违法行为!)
更麻烦的是流浪猫问题。西湖区某小区统计过,20只流浪猫一年能吃掉上百只野鸡幼崽。所以现在有些社区开始试点"生态缓冲区",用双层铁丝网把野鸡活动区和居民区隔开。
你要是真遇上了野鸡,记住这三个电话号码比拍照发朋友圈更重要:1. 受伤个体打85259110(杭州市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)2. 发现非法捕猎打110直接报警3. 想申请观察许可找87962131(林业局窗口)
说到这,可能有朋友要问:那我们是不是该主动投喂帮助它们过冬?千万别!专家说人工投喂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:一是破坏野鸡的自然觅食能力,二是可能引发禽流感传播。去年临安就有个案例,好心大妈每天撒玉米粒,结果引来二十多只野鸡集体染病。
小编观点:与其纠结城里该不该有野鸡,不如学会和这些彩色邻居和平共处。下次要是真碰上了,记得保持10米安全距离,安安静静看会儿就得了。说不定你观察到的某个行为,还能帮科研人员解开城市生态的新谜题呢!
(杭州野鸡目击地点 杭州野生动物分布 城市生态观察 西湖区野鸡 西溪湿地观鸟 城市野生动物保护 野鸡栖息地特征 杭州生态变化 城区野生动物管理 城市生物多样性 野鸡活动规律 杭州观鸟指南 城市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救助 非法捕猎举报 人禽共患病预防 城市绿化带生态 鸟类摄影技巧 城市生态监测 野生动物保护法 城市生态缓冲区 流浪动物管理 野鸡觅食行为 城市生态链 鸟类迁徙路线 城市公园生态 野生动物观测点 生态摄影注意事项 城市野生动物普查 生物入侵监测)